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23的文章

當心情煩躁時的轉換方法、給大腦放鬆的運動

圖片
當心情感到煩躁、下班結束很厭煩的時候。 有個方法可以幫助自己轉換心情,給大腦放鬆的運動🧠 給自己5-10分鐘的時間 可以找個稍微安靜的地方坐著 燈光調成不刺眼為主 甚至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香氛 選一首舒服的輕音樂 閉上眼睛、慢慢的深呼吸、慢慢的吐氣一直重複到結束 跟自己的身體說:「今天的你辛苦了~謝謝你支撐著自己一整天~努力工作辛苦了~我懂你的辛勞~(總之就是鼓勵自己的話,就像鼓勵朋友那樣)甚至可以拍拍自己一下的頭或肩膀🫂 腦中的畫面也可以想 讓自己感覺幸福的瞬間 可能是小孩跟你說愛你的時候 或是另一半努力又笨拙想到你討歡心的樣子 或者家裡的毛小孩呆萌療癒的畫面 也可以想今天發生了什麼值得感恩的事 像是今天便當的飯特別大碗,謝謝老闆 今天巧遇同事彼此打了招呼 今天朋友傳了訊息,說很久沒見想約吃 今天超商店員,用很有精神又親切的語氣的說謝謝光臨 有時想著想著會流眼淚 接著開始感到幸福感滿滿 覺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慢慢睜開眼睛 會發現之前煩躁的心情已煙消雲散 ____ 如果今天的你也感到一身疲憊 我也想跟你說「你今天也辛苦了~(抱)」 這句話也可跟家人、另一半說

與國小好友的小小約會

圖片
2023.11.12(日) 這天跟國小好友的小小約會 陪她去佛光山看她阿公 她說阿公生前很喜歡喝可樂 所以這次帶著一手可樂過去 順路找她朋友,剛好有活動正在擺攤 相約在高鐵站 發現我們很巧合的搭乘同一個捷運車廂 於是抵達後很快就碰面 距離搭乘時間還有時間 星巴克呆坐了一下,謝謝好友的請客 栗子拿鐵很好喝 14:00的車我們13:50就在站排等待 搭乘哈佛客運 好像客運似乎有故障比預期的晚了30分鐘 抵達之後先去探望阿公的納骨塔 發現朋友的眼眶濕濕的 或許跟阿公說很想念他吧 之後去展覽區找她的朋友(也是國小認識的哈哈哈) 吃了「香椿煎餅」好好吃 原來香椿是一種植物,很有營養價值不屬於五辛的香料 還喝了所長茶葉蛋的「海燕窩」好好喝 感到很幸福 後來回程要要搭乘哈佛專車回去 結果全車客滿 看到另外一台客運只看到上面寫了「高雄」兩字 就馬上跳過去搭乘 後來詢問司機是鳳山路線的 可以搭到鳳山國中捷運,再轉乘捷運回家比較快 後面有三位印度人(兩男一女)尋求我幫助 問我這台能否抵達高雄? 我問他們”Where do you want to go?” 他們說:”We want to go Kaohsiung Station.” 然後我再詢問一下司機、七嘴八舌了一下 (突然慶幸有每天在Doulingo練英文) 能幫到人的感覺真好,感覺自己也受惠了 司機還說:很謝謝你,然後你很漂亮,真的很漂亮(? 哈哈哈哈哈謝謝司機的讚美 總之今天是感到快樂的一天 ☺️

相信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

2023.10.04(三) 前幾天先生突然對我說: 「不覺得我們所遇到事情,像是一種修行嗎?彷彿是想讓我們學習、變得更好,以後未來無論怎樣變化,也要保持著這樣的心態。」 我聽完感到十分驚訝! 第一是先生居然講出如此哲學的話。 第二是前陣子我也是有同樣想法,難不成我們夫妻倆已經達到可以心靈相通的境界了😂 雖然無法透露細節內容,但我相信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。每一個當下的自己,所有的經歷都不會白白浪費。 困難與低潮當作是人生的成長痛,只要還活著沒有把自己判死,就是贏了,也會發現自己遠比以前更加強大。 🤞

黑鏡第六季第一集:瓊糟透了|觀後感

圖片
黑鏡第六季第一集:瓊糟透了 相關議題: AI生成內容:Deepfake、ChatGPT、語音生成(透過AI只需要丟相關資料,電腦就能自動模擬出來,而且技術只會越來越成熟,未來甚至無法分辨真偽) 個人隱私:許多社群平台、APP都會跳出隱私權條款,大部分的人都沒在看(包含我自己)發現權益受損完全站不住腳 手機竊聽廣告(最近在手機講了什麼,就會跳相關的廣告) 超級電腦(AI模擬,模擬的過程是否會產生意識攸關人權議題) 真人實境秀:像是戀愛實境秀「愛情巴士、雙層公寓...等」,由於節目效果被炎上等等,影響了真實的演員(我推的孩子的劇情裡也有提到) 媒體現象:嗜血媒體、負面新聞、臉書按憤怒觸及率通常比較好(?)如果有看過Netflix紀錄片「智能社會:進退兩難」或許知道這個原理,透過心理學的手段來操控大腦內分泌,讓人忍不住一直看。 社會價值/標籤:做著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與頭銜,卻焦慮壓力大需要心理諮商、伴侶不是自己真正所愛,只是因為適婚年齡到了,他對你很好只好將就在一起,工作、伴侶都不是自己所愛,這一切到底是為了給誰看? 觀後感 (⚠️可能劇透) 這部影集用「片中片」的手法非常新奇,裡頭也很多諷刺的橋段讓人會心一笑,電視中的演員(代表了主角真實的內心想法),給我的感覺是主角想撕下社會標籤(社會眼光)但遲遲不敢行動,偶然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,過程可能痛苦甚至讓人崩潰到不行,不過最後主角撕掉社會價值的標籤之後整個人豁然開朗,而這個劇中的主角可能也是你跟我的影子👏 以上為第一集簡短心得,可以慢慢品味覺得好看👍

開始體會到1%的力量

圖片
2023.06.23(五) 開始體會到1%的力量 就是每天持續做一件小小的事情,用自己感覺舒服自在的方式前進。 之前的我每週都會上一次1個小時伸展課,但是只有上課的時候才會想要拉筋,在家就是擺爛沒練習,所以每次上課都感覺被打回原型,跟永遠跟初學者一樣筋骨很硬。 自從五月開始給自己下挑戰,養成每天起床或睡前10分鐘的拉筋的習慣,當天累的時候,告訴自己做5分鐘就好,再不行3分鐘也行;感覺活力滿滿的時候就早、晚都做,用一個不勉強自己的方式來進行。 🚴飛輪效應(aka. 原子習慣、複利效應) 剛開始踩飛輪很吃力,不過只要持續的踩下去會越踩越輕鬆,但是只要停下來又要重新花費很大的力氣。 總之原則是儘量不要中斷,每一天至少做一點就好,每一次的付出都不會白費,於是這個拉筋的習慣就這樣持續了快2個月。 然後今天上久違的拉筋課的時候,發現身體的筋骨不像以前那樣吃力了!甚至感覺很輕鬆,表示每天的持續的做是有意義的,小小的進步也很值得慶祝一下🎉 一點一滴累積起來💪 —— 製作習慣打卡單 給予自己視覺上的刺激,只要完成就馬上在紙上記錄下來,達成21次很有成就感。 等待習慣建立後,身體會自動自發的行動,不會感到痛苦跟抗拒了。(很神奇) 五月份練習日語、英語的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,好在六月份找到替代方法,就是在上班不忙碌時抓空檔時間來練習。 粗略計算過工作期間的零碎空檔,至少可以湊滿 1 個小時的練習時間,這樣等於剛好達成一週的練習目標了 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