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爭吵,還是惦記著對方|夫妻日常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1月 15, 2018 即使爭吵,還是惦記著對方今天兩個人為了一件非常小小小的事情鬧脾氣,沒有誰的對與錯,單純就兩個倔強幼稚的小朋友。彼此不爽對方,還上演類似韓劇愛情劇「你要我就不要,你不要了我要」的劇情,中途還安插了先生團購海底撈調料包的話題講完兩人繼續鬧脾氣😂最後還是固定的SOP:對不起、沒關係、我愛你,圓滿落幕這場ㄎㄧㄤ劇終於理解孫燕姿有一首歌的歌詞寫著「爭吵過後,還是想要愛你的衝動」原來就是這種感覺!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
黑鏡第六季第一集:瓊糟透了|觀後感 7月 02, 2023 黑鏡第六季第一集:瓊糟透了 相關議題: AI生成內容:Deepfake、ChatGPT、語音生成(透過AI只需要丟相關資料,電腦就能自動模擬出來,而且技術只會越來越成熟,未來甚至無法分辨真偽) 個人隱私:許多社群平台、APP都會跳出隱私權條款,大部分的人都沒在看(包含我自己)發現權益受損完全站不住腳 手機竊聽廣告(最近在手機講了什麼,就會跳相關的廣告) 超級電腦(AI模擬,模擬的過程是否會產生意識攸關人權議題) 真人實境秀:像是戀愛實境秀「愛情巴士、雙層公寓...等」,由於節目效果被炎上等等,影響了真實的演員(我推的孩子的劇情裡也有提到) 媒體現象:嗜血媒體、負面新聞、臉書按憤怒觸及率通常比較好(?)如果有看過Netflix紀錄片「智能社會:進退兩難」或許知道這個原理,透過心理學的手段來操控大腦內分泌,讓人忍不住一直看。 社會價值/標籤:做著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與頭銜,卻焦慮壓力大需要心理諮商、伴侶不是自己真正所愛,只是因為適婚年齡到了,他對你很好只好將就在一起,工作、伴侶都不是自己所愛,這一切到底是為了給誰看? 觀後感 (⚠️可能劇透) 這部影集用「片中片」的手法非常新奇,裡頭也很多諷刺的橋段讓人會心一笑,電視中的演員(代表了主角真實的內心想法),給我的感覺是主角想撕下社會標籤(社會眼光)但遲遲不敢行動,偶然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,過程可能痛苦甚至讓人崩潰到不行,不過最後主角撕掉社會價值的標籤之後整個人豁然開朗,而這個劇中的主角可能也是你跟我的影子👏 以上為第一集簡短心得,可以慢慢品味覺得好看👍 閱讀完整內容
相信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 10月 04, 2023 2023.10.04(三) 前幾天先生突然對我說: 「不覺得我們所遇到事情,像是一種修行嗎?彷彿是想讓我們學習、變得更好,以後未來無論怎樣變化,也要保持著這樣的心態。」 我聽完感到十分驚訝! 第一是先生居然講出如此哲學的話。 第二是前陣子我也是有同樣想法,難不成我們夫妻倆已經達到可以心靈相通的境界了😂 雖然無法透露細節內容,但我相信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意義。每一個當下的自己,所有的經歷都不會白白浪費。 困難與低潮當作是人生的成長痛,只要還活著沒有把自己判死,就是贏了,也會發現自己遠比以前更加強大。 🤞 閱讀完整內容
開始體會到1%的力量 6月 23, 2023 2023.06.23(五) 開始體會到1%的力量 就是每天持續做一件小小的事情,用自己感覺舒服自在的方式前進。 之前的我每週都會上一次1個小時伸展課,但是只有上課的時候才會想要拉筋,在家就是擺爛沒練習,所以每次上課都感覺被打回原型,跟永遠跟初學者一樣筋骨很硬。 自從五月開始給自己下挑戰,養成每天起床或睡前10分鐘的拉筋的習慣,當天累的時候,告訴自己做5分鐘就好,再不行3分鐘也行;感覺活力滿滿的時候就早、晚都做,用一個不勉強自己的方式來進行。 🚴飛輪效應(aka. 原子習慣、複利效應) 剛開始踩飛輪很吃力,不過只要持續的踩下去會越踩越輕鬆,但是只要停下來又要重新花費很大的力氣。 總之原則是儘量不要中斷,每一天至少做一點就好,每一次的付出都不會白費,於是這個拉筋的習慣就這樣持續了快2個月。 然後今天上久違的拉筋課的時候,發現身體的筋骨不像以前那樣吃力了!甚至感覺很輕鬆,表示每天的持續的做是有意義的,小小的進步也很值得慶祝一下🎉 一點一滴累積起來💪 —— 製作習慣打卡單 給予自己視覺上的刺激,只要完成就馬上在紙上記錄下來,達成21次很有成就感。 等待習慣建立後,身體會自動自發的行動,不會感到痛苦跟抗拒了。(很神奇) 五月份練習日語、英語的習慣還沒有建立起來,好在六月份找到替代方法,就是在上班不忙碌時抓空檔時間來練習。 粗略計算過工作期間的零碎空檔,至少可以湊滿 1 個小時的練習時間,這樣等於剛好達成一週的練習目標了 👏 閱讀完整內容
留言
張貼留言